现代人常常把创始人成为鼻祖,这样的称呼源自哪里?:道教的起源和创始人
鼻祖,往往指开山之祖,即为创始人,常用来指一门学问或一项技术的开创者道教的起源和创始人。例如佛家的鼻祖是释迦牟尼佛,道家的鼻祖是老子,农耕文化的鼻祖是神农氏等等。
《汉书·杨雄传上》有:“有周氏之婵嫣兮,或鼻祖于汾隅”道教的起源和创始人。元好问的《济南庙中古桧同叔能赋》中有:“濑乡留耳孙,阙里留鼻祖”。为什么要称创始人为鼻祖呢?这就要从“鼻”这个字说起了。
鼻的本字原来为自,甲骨文和金文中“自”都像人的鼻子一个模样,两个字的读音也是一样的道教的起源和创始人。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有云:“自,读若鼻”。“自”在古文中一般作为第一人称的代词,就如现在的“我”。因为“字”做了人称代词了,所以要创造一个字来表示鼻子中的“鼻”。
于是,就创造了一个形声字,在“自”的下面加了一个声符“畀”,这样就创造出了一个新字“鼻”道教的起源和创始人。“自”的本义是鼻子,所以人们说到自己的时候,会指着自己的鼻子。之后,又引申介词为“从”,再引申为动词“始”。
《说文》里有:“今以始生子为鼻子”道教的起源和创始人。就是把生的第一个儿子,称之为“鼻子”,这里的“鼻”即为“第一”、“最初”、“开始”的意思。
段玉裁认为,“鼻”与“自”二者意义相同,“鼻祖”即为“自祖”,意为自家之祖,亦为创始人之意道教的起源和创始人。只是用“自”比用“鼻的人少”,因此,“自祖”就称为“鼻祖”了。
版权声明:文中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