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时玉府井的商业发展是怎样的?:玉府判府真君
到了清代,依清定制,王府井大街一带为权要居址,禁设商 业网点,明代的灯市也被迁往外城玉府判府真君。可积久生变,清中叶以后禁 例渐疏,沿东安门大街一带,商肆渐增。这既与地处出入皇城孔 道,人流较多有关,更与内府采购之需相适应。
晚清时,东安门大街与丁字街已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小商业 街玉府判府真君。不仅有浮摊,也有了店铺,且出现了一些名字号。菜厂胡同 路南之皮赞公药铺,以灵宝如意丹名重一时;东安门大街西头路 北的“和兴号”是家“名震九城”的小酒馆,“小卖点心,佐酒 小吃,无一不佳,酒为自造,尤有盛名”。至光绪后期,则有聚 丰堂饭庄(菜厂胡同)、福寿堂饭庄(金鱼胡同)、源丰堂饭庄 (西堂子胡同)、东兴楼饭庄(东安门大街)之兴盛,在内城颇 有名气。其中,聚丰堂更被推为“内城第一饭庄”。
版权声明:文中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