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智慧:清静无为,拥有光芒而不对外炫耀(三十三):清静经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清静经。
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清静经。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清静经。
正,正是“无为”的自然规律清静经。
奇,利用自然规律的人为计谋策略清静经。
无事,清静无为的方式方法清静经。
取天下,治理天下的意思清静经。
忌讳,禁令的意思清静经。
弥贫,越发贫困清静经。
利器,武器的意思清静经。
滋昏,更加昏昧的意思清静经。
启示:
治理国家要依据清静无为的方式方法,用兵打仗要发挥人的计谋策略,取得天下要靠顺应民心所向清静经。
我是怎么知道这些的呢?根据在于:天下的禁忌繁杂,人民不敢说话,不敢做事,就越来越贫困;人民有了利器,就会倚仗这些产生争斗,国家就会走向混乱;人民有了机巧的思想,违背规律的事物就会出现;一个地方的政令越是繁多,其间的盗贼就越是猖狂清静经。
所以,圣人级别的智者,会有这样的体悟:我无为不扰人民,而人民得以自然感化;我清静不扰人民,而人民得以自然端正;我无事不扰人民,而人民得以自然富裕;我不贪婪,而人民得以自然朴实清静经。
展开全文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清静经。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清静经。熟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清静经。
闷闷,质朴平和的意思清静经。
淳淳,淳厚知足的意思清静经。
察察,精明严苛的意思清静经。
缺缺,狡诈虚伪的意思清静经。
伏,隐伏、隐藏的意思清静经。
妖,邪、恶的意思清静经。
割,伤害的意思清静经。
刿,刺伤的意思清静经。
肆,放肆的意思清静经。
启示:
作为统治者,国家的政策平和宽容,其人民就淳厚质朴清静经。国家的政策精细严苛,其人民就虚伪狡诈。
幸福依傍在祸患之中,祸患隐藏在幸福之中清静经。它们作为两个极端,转换的终点分别在哪里呢?答案是不要走到极点。
正在达到极点后会转变为邪,善在达到极点后会转变为恶,因为不懂得这些道理,所以人们对此间的迷惑,已经很久了清静经。
所以,圣人级别的智者,他方正可不伤道教,他锐利可不刺伤人,他直率可不放肆,他拥有光芒可却从不炫耀清静经。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