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外国人到昆明访问,合影场面盛大:好地孬地,六十年双转气
这是一组拍摄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照片好地孬地,六十年双转气。这组老照片的主题是外国人到昆明访问、考察,当时的欢迎场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云南还是偏僻落后的地方,从这些老照片上,也能看出当时昆明的真实情景。一起来欣赏吧。
图为20世纪50年代,来昆明访问的罗马尼亚“云雀”艺术团好地孬地,六十年双转气。从照片背景有一架大飞机来看,当时合影的地方应该是巫家坝飞机场。艺术团成员下了飞机之后,就在附近进行了合影。
昆明的一次重要会议的开会现场好地孬地,六十年双转气。
展开全文
图为1964年12月,朝鲜崔庸健重访云南陆军讲武堂好地孬地,六十年双转气。崔庸健是职务比较高的外宾。他曾在云南陆军讲武堂上学。云南陆军讲武堂曾培养过不少外国军人,他们回国后,都成了他们国家的高级将领。从陪同的队伍来看,当时场面还是挺盛大的。
全省少数民族代表到云南印染厂参观学习好地孬地,六十年双转气。云南印染厂是当时云南比较大的一个印染厂,技术先进,生产能力也很强。
1957年,缅甸总理访问昆明好地孬地,六十年双转气。当时是在巫家坝飞机场。他下了飞机之后,就在机场发表了简短的演说。
为云南烟草业和橡胶业作出杰出贡献的植物学家蔡希陶在野外考察好地孬地,六十年双转气。蔡希陶是浙江东阳人,毕业于上海华东大学,曾担任昆明植物研究所副所长、所长、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副院长。
1959年3月,胡志明在昆明访问好地孬地,六十年双转气。从照片上看,六个小朋友围坐在胡志明的两侧,胡志明亲切地和他们交谈。他们面前的桌子上,摆放着馒头以及各种小吃。几个小朋友手里都拿着东西在吃。当时,云南还很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普通老百姓能吃一顿饱饭,已经很不错了。
笔者感言: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现在,一晃六十多年过去了,昆明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在日新月异的变化,感觉越来越年轻,而我们则渐渐衰老,越来越老好地孬地,六十年双转气。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各位网友,你也有你们城市五六十年代的老照片吗?可以一起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