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 么是“住持”?:住持
住持,原为久住护持佛法的意思,后为掌管一寺的主僧住持。
佛教刚传人我国的时候,习禅的人主要是在于道法上的授受, 大家或者居于岩穴处,或者寄居于律寺,并没有“住持”这一 称谓住持。到了唐代,禅风开始兴盛,徒众也越来越多,百丈怀海 禅师开始制定住持的制度,尊奉他的师父为住持,尊称为长 老,后来也称为方丈。
宋代以后的禅林寺院广泛使用住持这一 职名住持。
在禅宗寺院,住持在一日中主要的种种行持,称为“住 持日用”住持。根据《敕修百丈清规》卷上“住持章”中所载, “住持日用”包括:
(1)上堂,在法堂对大众说法;(2)晚参,晚上在法堂 对大众说法垂示;(3)小参;(4)普说;(5)人室;(6)告 香,对新挂单僧说法开示;(7)念诵;(8)巡寮;(9)肃众, 即监督大众;(10)训童行;( 11)对行者训;(12)授法衣; (13 )迎待尊宿;(14)施主请升座斋僧;(15 )受嗣法者之茶 点接待;(16)嗣法师遗书至住持。
由此可见,住持的职责包含有说法(为大众说法解惑)、 安众(令大众安于修道)、修造(寺院的建造、维修)三个 方面住持。
住持平日领众薰修、上堂说法,是一寺之主,可是逢到 “出坡普请”时,仍须随众作务,乃至进出山门,也需要向客堂 “告假销假”,这也充分体现了僧团民主平等与相互尊重的精神住持。
版权声明:文中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