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的乱局,真是皇帝“亲小人,远贤臣”所造成的吗:收拾小人
诸葛亮在给刘禅的《出师表》中提到收拾小人,“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收拾小人。”
在字面上理解,贤臣当然是好人,小人自然是坏人,亲好人,远坏人,国家理所当然兴隆收拾小人。
所以收拾小人,先汉的皇帝是圣君,后汉皇帝是昏君?
如果只是这样去理解,就太不懂历史了收拾小人。
我们来看看收拾小人,
贤臣和小人,分别都是什么人收拾小人。
01
豪强把持大汉的社会
汉武帝之后,大汉实际的控制权,逐渐掌握在豪强手里收拾小人。
在文章《
国恒以弱丧,独汉以强亡:为什么汉朝会在强盛时亡国 》里详细分析了豪强的崛起收拾小人。
豪强是个统称,就是把诸侯王、外戚、贵族、大臣、官僚、工商奴隶主等等都包括在内收拾小人。
说白了收拾小人,
豪强就是一个既有政治力量,又有经济势力的阶层收拾小人。
展开全文
当时,读书是昂贵的活动,读得起书的,也就这些豪强阶层了,所以这些豪强,摇身一变,又成了大儒收拾小人。
对皇帝来说,豪强不可怕,就怕豪强有文化收拾小人。
因为,一般的豪强顶多也就是有钱有势,可舆论权还是在皇帝手里的收拾小人。
可豪强有了文化,那就不得了了,他们可以引经据典地批评皇上收拾小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钱有势的豪强,肯定会成为有文化的豪强收拾小人。
这时,皇帝不仅动不了他,连被批评了也只能干瞪眼,你说这皇帝做得憋不憋屈收拾小人。
02
为了反击豪强收拾小人,皇帝只能找身边人
假设你是后汉的皇帝收拾小人,面对这帮有钱有势有文化的豪强,你会怎么办?
你可能会说,我把他们都拉出去咔嚓了收拾小人。
对不起收拾小人,这真做不到,
豪强的钱比朝廷还多,手里的兵也比皇帝亲兵多,朝廷里的官员,也是他们推荐上去的收拾小人。
你要是逼急了,豪强分分钟造反收拾小人。
为了对抗豪强,你只能找帮手收拾小人。
可你能找谁呢收拾小人?
皇帝从不出宫门一步,你想到社会招揽人才吧,这些人都是豪强推荐来的人收拾小人。
哪怕给你皇帝出宫门找人,找到的也只是一群大字不识的农民收拾小人。
当时知识传播技术不发达,普通家庭根本没法识字收拾小人。
要想在社会中有足够多的有文化的人,知识传播的成本需要降下来收拾小人。
首先得有纸的出现,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收拾小人。
可这会儿的造纸技术还不发达,有句成语“洛阳纸贵”,这个描述的其实已经是西晋时期了,说的是有篇文章写得太好,洛阳的文化人竞相传抄,纸不够用,于是就变贵了收拾小人。
西晋时期比东汉又晚了一百多年,这说明纸本来就不多,也就不会太便宜收拾小人。
光有纸还不够,还得有印刷术大规模的应用收拾小人。
可东汉还没有什么印刷术可言,书籍的复制要靠抄写收拾小人。
这种情况下,知识传播的成本相当高,不是豪族的话,一般人根本读不起书收拾小人。
放眼望去收拾小人,
皇帝能依仗的,也只有身边的太监和外戚了收拾小人。
03
后汉皇帝“亲小人收拾小人,远贤臣”,是权力博弈的结果
后汉的贤臣和小人,与他们实际上的人品、官品怎么样关系不大收拾小人。
可豪强掌握了话语权,所以皇帝的行为,在世家大族嘴里,也肯定是“亲小人、远贤臣”了收拾小人。
可皇帝不在乎谁是贤臣、谁是小人,他在乎的是谁听我的话收拾小人。
对皇帝来说收拾小人,怎样才能确保我扶持的人支持自己呢?
忠诚这东西是不敢指望了,能指望的是,他们的身份地位都完全依赖于皇帝,这些人即便是出于自私,也得站在皇帝一边了收拾小人。
那是什么人啊收拾小人?
只有两种,宦官,也就是太监,还有外戚,也就是皇后的家族收拾小人。
宦官完全被世家大族们所瞧不起收拾小人。
外戚有不少也是出身世家大族的,可一旦与皇上结了亲,马上就会有压过其他世家大族一头的感觉,借此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这又与其他的世家大族之间会发生矛盾收拾小人。
皇帝、外戚、宦官、世家大族之间的博弈关系,造成了东汉中后期的朝政格局收拾小人。
诸葛亮在《出师表》里提到: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收拾小人。
这里的“桓”,就是汉桓帝,有名的昏君收拾小人。
汉桓帝是在15岁的时候被大将军梁冀扶上台的收拾小人。
梁冀是前朝外戚,觉得扶植个15岁小孩子好控制,利于自己继续掌权收拾小人。
那些不同意梁冀,想要拥立个成年君主的大臣,都被他给收拾了收拾小人。
被扶上台之后,桓帝感觉特别不爽,因为梁冀像太上皇一样天天控制着他收拾小人。
汉桓帝想要反制梁冀,可又没有人可用收拾小人。
在当了13年的傀儡皇帝之后,桓帝终于发掘出几个心腹宦官,与他们联手,歃血为盟,发誓要搞掉梁冀收拾小人。
皇上和宦官联手把梁冀做掉了之后,桓帝开始自己说了算,马上就来了一个历史上有名的“党锢之祸”收拾小人。
就是说收拾小人,
有一群世家大族的名士重臣收拾小人,他们痛斥宦官,结果就被指责为结党营私,这些人或被罢官赶走或被抓起来,并被规定此后永远不得录用
我们今天历史书上说党锢之祸是“宦官专权”什么的,实际上只不过是皇帝通过宦官之手,压制这些世家大族,党锢之祸就是皇帝进行集权的加油收拾小人。
用宦官压制了世家大族之后,汉桓帝又反过来开始压制宦官,把当年帮自己做掉梁冀的宦官们狠狠收拾了一番收拾小人。
可皇上也不会抛弃宦官,只是让他们不要那么嚣张,日后还会借重宦官继续抗衡世家大族收拾小人。
看到这些作为,我们会感觉,汉桓帝虽然说不上是什么明君,可智商绝对不差收拾小人。
所谓的东汉中后期的皇帝都是昏君的说法,只是世家大族的埋怨之词收拾小人。
而这些士族们为了强化自己的“天下为己任”的形象,获得道德制高点,宦官和外戚就进一步被还原为“小人”收拾小人。
这就是诸葛亮提醒刘禅收拾小人,“要亲贤臣、远小人”,
这贤臣是否真的贤,则是另一个问题了收拾小人。
更多精彩文章收拾小人,欢迎关注:狐狸先森几点钟
我们一起涨知识收拾小人。
五胡乱华收拾小人,带着血与泪的百余年民族融合史
拜登上台收拾小人,中美关系走向何方
贫富差距扩大收拾小人,富人是最大的受害者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收拾小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