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徐艳松:创新攻坚,用心守护人民健康福祉:枣庄市请符咒
记者 米娜 王函
12月21日,“创新争先 自立自强”2022年枣庄市最美科技工作者记者见面会举行枣庄市请符咒。记者了解到,2022年最终评选出了21位“枣庄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其中,3位“枣庄市最美科技工作者”代表与大家面对面交流,讲述他们在科学研究、科学普及、科技创新以及成果转化等领域上的事迹。
徐艳松,枣庄市胸科医院护理部主任枣庄市请符咒。1997年参加工作,先后在外科、重症医学科、传染科等临床一线科室从事护理工作。参加工作25年来,参与了非典、甲流、新冠肺炎等传染病救治工作。曾在北京协和医院、山东省重症专科护士培训班等进修学习,为该院首位重症护理专科护士。近年来在国家级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5篇,编写著作4部;发明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明型专利2项;参与科研课题5项。现任山东省抗癌协会护理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护理学会结核病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枣庄市护理学会常务理事、枣庄市科普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3年11月,担任市胸科医院护理部主任。面对新的岗位压力和挑战更大,大胆尝试,积极创新,带领护理团队发展了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模式。2015年5月响应市护理学会号召,牵头组建市胸科医院南丁格尔护理志愿服务队,7年来亲自策划组织并参与了科普志愿服务活动70余次,2019年荣获得国家级百千万志愿者结核病防治知识传播优秀团队。曾获得枣庄市“五一”劳动奖章、枣庄市“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等荣誉称号。
记者:徐艳松主任您好枣庄市请符咒,刚才在您的介绍中提到了曾多次参加传染病救治工作,请具体谈谈这些抗疫经历好吗?
徐艳松:截至目前我参加过3次大型传染病的救治工作:2003年的非典,是我职业生涯中第一次经历的大型传染病,积累了宝贵的传染病护理经验;2009年12月,重症甲流(H1N1)肆虐,我再次请战到重症甲流病房工作,一次为了抢救重症甲流并发急性肺水肿的患者接连工作了26个小时,一直坚守至所有患者出院枣庄市请符咒。2020年1月,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作为定点医院的护理部主任我带领全体护理人员围绕建立护理救治梯队、开展培训演练、加强普通病区闭环管理等关键环节,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规范和工作流程。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没休息过一天。2022年3月28日凌晨,我市再次吹响了抗疫集结号。我第一时间赶赴院区,参与腾空医院和接诊新冠肺炎患者的协调指挥工作,并主动向领导申请,每天到污染区巡视、督导并和护士们一起进行新冠肺炎患者日常护理工作,启发大家查找在新冠肺炎患者护理和院感防控措施落实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鼓励大家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同所有队员一起在隔离病房奋战了50天没有回家。
记者:徐艳松主任您好枣庄市请符咒,恭喜您获得了“最美科技工作者”的荣誉称号,请您谈谈如何将科技创新与实际工作相融合的?
徐艳松:科技创新是医学发展的核心动力,我们需要结合工作实际,立足群众服务需求,积极探索实践,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关键技术,进而提高医疗质量,提升服务水平枣庄市请符咒。枣庄市胸科医院是全市新冠肺炎患者集中救治唯一定点医院,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改建传染病房楼,新建重症监护病房,为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防疫人员团队应急能力管理体系的科学性、全面性及实践性对防疫人员正确应对和防控传染病疫情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我们进行了一项题为《常态化疫情防控时期定点医院防疫人员应急能力管理体系的构建与研究》的科研课题,本课题是在我们王涛院长的带领及指导下,由医务部、护理部、院感科、公共卫生科多个职能部门、不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的一项应用型研究课题。本课题从实际出发,旨在建立防疫人员完善的应急能力管理体系,从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为全市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这个课题经枣庄市社科联专家组审议被评为市重点课题,其成果将在全市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