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道家的思想是什么?
古代最有影响的哲学学派之一道家思想。创始人是春秋时代的老子,又名老聃,他以“道”和“德”作
为核心范畴,并著《道德经》五千言,故有“道家”之称道家思想。
老聃的道家哲学并非形而上的思辨,而是帝王的政治哲学道家思想。《汉书•艺文志》说:“道家者 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人 君南面之术也。
”故书中所言“圣人”、“上德”、“上仁”、“上义”、“善为道者”等,皆指“侯王”道家思想。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 民缺缺”,“治大国若烹小鲜”,“民以食为天”,“小国寡民”,等等,都是说的帝王之术,而非人生
哲学道家思想。
其中“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 之”一段,就是后代帝王惯用的“欲擒故纵”的“阴谋术”道家思想。老聃的深刻之处,在于他试图从哲学
的高度来自圆其说,于是发明了“道”这一形而上的范畴道家思想。“道”是宇宙万物发展变化的总名,类 似现代“自然规律”这一概念。
老聃认为道家思想,宇宙万物包括人类社会,都有其自然的规律,聪明的
侯王“清静自守,万物自化”道家思想。
老聃的政治学和哲学思辨吸引了众多学者道家思想,在百家争鸣的战国时代,便形成了所谓的道家
学派道家思想。老聃之后,道家主要沿两条路线继续发展,一条是“无为主义”的政治学,这就是盛行于 战国和西汉初期的黄老之学;另一条是“任自然”的人生哲学,这就是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的老
庄学派道家思想。
从学术影响的角度来讲,老庄一派是道家的正宗,说到道家,人们首先就要想到老庄道家思想。 但是,庄周和老聃的切入点是不同的,《老子》一书是政治哲学,其主题是帝王之术;《庄子》一书 则是人生哲学,其主题是“反异化”。庄周从老子那里得到“自然”的启示,由此来反观实际人生,觉得人类的一切碌碌追求,都是以牺牲人的天性为代价的,完全与“自然”之道背道而驰。
庄周嘲笑儒家的“圣贤”和“仁义”,而以“真人”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将生死、寿夭、善恶、是非、 贫富、荣辱、穷达等世俗问题置之度外,物我两忘,“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道家思想。道家的这种人生态
度被人称为“出世”或虚无主义,与儒家的“入世”形成鲜明对比道家思想。
事实上道家思想,人生总是有得意和失 意的时候,因此,千百年来,传统士大夫多出入进退在儒、道之间,达则以儒家“兼济天下”,穷则
以道家“独善其身”道家思想。由此可知道家思想在中国影响之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