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师派:她创立了中国道教上清派,是继天师道后的重要教派
魏华存(252—334年),字贤安,西晋任城樊邑(今山东济宁市微山)人,是著名的养生学家、道教祖师,早年好道,常行道教养生方法,曾在修武云台山、沁阳神农山(阳洛山)及湖南南岳衡山等地修持,被尊称为“魏元君”或“南岳魏夫人”天师派。她创立了中国道教上清派,是继天师道后的重要教派,并出现了以江苏茅山为本山的上清派。
魏华存 像
魏华存为晋司徒魏舒之女,出身名门的她自幼聪明,天怀贞静,玄识挺拔,喜爱老子、庄子等道家学说,同时对三传﹑五经、百氏书等博学贯通,少女时羡慕神仙幽闲,常服胡麻散、茯苓丸,吐气纳液,摄生夷静﹐亲戚往来﹐均托词不见天师派。长大后常欲别居闲处﹐父母不许。24岁时被父母强嫁给太保掾南阳(今焦作市修武)县令刘文(字彦幼)为妻。生有两个儿子﹐大儿名璞﹐次子名瑕。两个儿子刚能离身,她便独居静室,专心修道。
为了摆脱繁杂的封建礼数,远离尘世喧闹,她干脆进入云台山,登上最高主峰——茱萸峰,在山洞中精研道教文化及古代养生学天师派。后人称“魏夫人洞”、“仙天圣母洞”、“送子奶奶洞”等,因著书《黄庭内景经》而正名为“紫虚黄庭洞”。
云台山茱萸峰
云台山毕竟距修武城近,为了不受家庭和亲情干扰,她就转移到沁阳的阳洛山天师派。魏华存隐居的确切地址是阳洛山中一个叫“沐涧山”的小山。《怀庆府志.舆地志》载“沐涧山位于府城西北四十里,女贞、梧桐遍覆崖谷间,每新雨初霁,异鸟歌鸣。沐涧山下有沐涧泉,飞泉细流汇为一池,莹碧可沐,使人有遗世之想。晋魏夫人修炼于此。”传说西晋太康九年(288年),三十七岁的她,将众仙感动纷纷下界,传授《太上宝文》、《八素隐书》、《大洞真经》、《黄庭内景经》等经书。这些上清派经籍托名于神仙,实际上应是魏夫人自我学习体会、读书笔记和对古籍的注释的作品,显示了魏夫人深厚的学养。
现在的焦作地区古称“怀川”,“怀川人”的宗教信仰颇广,而最多的是道教天师派。在道教众多天神中,唯被尊称为“二仙奶奶”的魏夫人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最为重要。多少年来,人们一代一代传诵着二仙奶奶的神话故事,说她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她也乐于助人,有求必应。故在怀川敬奉二仙奶奶的庙宇随处可见,不少家里还有二仙奶奶的神槠(zhū)和塑像,建庙最早、规模最大为阳洛山东麓的“静应庙”(俗称二仙庙),每逢三月三庙会,怀川人“从朔至望,密密如蚁,层层如织,昼跻于途,夜休盈院。”都要到这里进行祭祀朝拜、上供还愿。高潮时,日达三、四万人之多。
永嘉之乱(公元311年)前,魏夫人自感中原即将祸事流行,乃“携二子渡江”、“自洛邑达江南”,此时她已六十六岁天师派。南渡后,魏夫人辗转到达南岳衡山继续修行,死后封于南岳,称“紫虚元君”、“南岳魏夫人”,是南岳衡山的山神,为道教崇信的大神之一,成为中国道教上清派的始祖,被上清派尊为第一代太师。
九灵太妙龟山金母元君西王母为上清祖师元君魏华存夫人歌:
驾我八景舆,欻然入玉清天师派。龙群拂宵上,虎旆摄朱兵。逍遥元精际,万流无暂停。哀此去留会,劫尽天地倾。 当寻无中景,不死亦不生。体被自然道,寂观合太冥。 南岳挺真干,玉映耀颖精。有任靡其事,虚心自受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