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优良法治环境助力企业发展:铁力市做法事
□李棠 邵光栋 本报记者 贾红路
法治化是优良营商环境的根本保障铁力市做法事。铁力市通过法治化手段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油构建完善稳定、公平有序、优质普惠的法治制度环境、法治市场环境和法治服务环境,为市场主体营造公平透明、稳定可预期的投资兴业营商环境,最大限度激发企业创业创新创造活力。
近日,铁力市一家企业在案件胜诉后,银行卡里很快收到了被退回的诉讼费,原来,这是铁力市人民法院探索涉企案件诉讼费“马上退”的新举措铁力市做法事。自10月以来,铁力市人民法院将涉企案件诉讼费退费手续由案件承办人根据案件诉讼费承担情况主动发起审核办理,变更为不再需要当事人申请,也不再需要往返法院与银行办理,而是通过网上就可以将诉讼费划入当事人指定的银行账户。今年4月,铁力市人民法院还出台了《涉企业案件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符合条件的企业可申请缓交诉讼费用,为企业减轻了负担。截至目前,已经为涉企业案件缓减免诉讼费750346元。
致力于构建完善稳定的法治制度环境,铁力市积极推进简案快审、繁案精审,通过加强立案引导,完善案件分配机制,对于符合简易程序的案件全部立为简案,适用小额诉讼的案件全部立为小额案件铁力市做法事。全市法定审限内诉讼案件平均审理天数34天,法定审限内结案率99.85%,一审服判息诉率98.07%,民商事案件审判流程信息100%公开。
通过网格化管理积极推广诉前调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化解在当地铁力市做法事。铁力市探索推行“大调解”工作格局和“党建+人民调解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模式,在人社、政务服务中心等18个市直属单位建立了行政、行业调解组织。铁力市诉前人民调解委员会累计受理涉民营企业、私企案件114件,调解成功85件。建立健全“多元调解+司法确认”工作机制,铁力市引导民营企业向法院申请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解决了企业执行后顾之忧。
走进位于铁力市司法局的老曹工作室,“调解千家事,温暖万人心”的温馨话语映入眼帘铁力市做法事。2021年起,铁力市司法局专门请回已经退休的调解专家曹殿良,同时富有法律实务经验人员共同加入,创新打造了矛盾纠纷调解的“专家门诊”——老曹工作室。一年多来,老曹工作室的调解员们坚持用真情消除隔阂,用法律定纷止争,于情于理于法最大限度化解矛盾纠纷。
铁力市司法局党组成员孙同辉介绍,铁力市司法局在人民法院建立了诉前调解组织,在人社、市监、政务服务中心等建立了行政、行业调解组织,对矛盾纠纷进行了有效化解,在解决企业和群众急难愁盼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铁力市做法事。
着力构建优质普惠的法治服务环境,铁力市积极推进法律服务延伸至基层一线,对全市基础条件薄弱的村屯、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室进行规范化建设,136个村居(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已全部建成,覆盖铁力区域内的全部村屯、社区、林场所及铁力农场铁力市做法事。
记者近日在王杨乡建设村的公共法律服务室看到,有群众正在这里进行法律咨询铁力市做法事。随着大家法治意识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王杨乡建设村党支部书记、市级优秀人民调解员苏江说:“自从咱们村有了法律服务工作室,村民有啥矛盾、纠纷,在法律上不明白的,就到这里来了解一下。司法部门也会定期到法务服务室来做宣传。现在,大家的法律意识都增强了,家里遇上点事情,也都知道主动来寻求法律帮助。”
以“法律明白人”带动普法,铁力市实施了“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83名“法律明白人”,90户学法用法示范户,极大提高了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提高铁力市做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