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与权力》杂志公众号报道泉山人大:建在群众“家门口”的基层人大代表诉源治理工作室:徐州市做法事
近日徐州市做法事,江苏省人大《人民与权力》杂志公众号以《建在群众“家门口”的基层人大代表诉源治理工作室》为题,报道了徐州市泉山区人大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触角延伸到基层最前沿,推动构建多元矛盾就地化解机制的相关做法,全文如下:
建在群众“家门口”的基层人大代表诉源治理工作室
近日,家住徐州市泉山区和平街道矿山南村的居民王女士在房产过户中遇到了难题:“母亲去世后,没想到办理过户时遇到那么多问题,经过宣玮律师的细致讲解,我才明白其中的法律关系徐州市做法事。”在徐州市泉山区和平街道人大代表诉源治理工作室里,王女士得到了驻室律师宣玮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顺利完成了房产过户。
徐州市泉山区首个街道人大代表诉源治理工作室近期在区人大常委会的积极推动下正式成立徐州市做法事。这个建在和平街道矿机社区群众“家门口”的基层人大代表诉源治理工作室,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触角延伸到基层最前沿,成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构建多元矛盾就地化解机制、落实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
人大代表诉源治理工作室由徐州市泉山区人民法院与和平街道人大工委依托区人大“代表之家”共建而成,是集法律援助、矛盾调解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调解平台徐州市做法事。工作室链接街道人大代表、议政代表、社区律师、泉山法院法官、调解员等驻室调解矛盾,积极引导居民在工作室进行法律咨询和矛盾化解,旨在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发生,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邮电局宿舍的胡先生家住顶楼,屋顶漏水严重,前来咨询是否能要求其单元其他住户分摊费用……群众说事,代表办事;件件有音,事事有应。今年10月以来,和平街道人大代表诉源治理工作室共受理来访诉求13件次,化解11件次。
在徐州市泉山区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和平街道人大工委积极推动“源头预防、多元调处、及时化解”三位一体,依托诉源治理工作室这个“小切口”,联动人大代表(议政代表)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通过来访接待、开展议事会、上门走访等方式,挖掘和跟进纠纷调解案例,及时发现,提前介入,将调解服务延伸到社区,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法律服务徐州市做法事。同时,成立了街道诉源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工作专班,实行街道人大代表及领导班子带科室包挂社上区工作机制,负责对包挂社区诉源治理工作的统筹、协调、协助和督导工作,做好来信、来访、来电的办理,并定时到一线走访、约访,落实好法官、律师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和“两代表”联系社区等制度,受理辖区区群众诉求事项,利用各类资源力量,及时回应、调处、转办。
近年来,徐州市泉山区人大常委会积极推进诉源治理工作做深做实做细徐州市做法事。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文伟指出,下一步,将聚焦纠纷调解工作,主动作为,扎实推进,加油开创矛盾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新局面,真正把更多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在源头、在诉前,真正把诉源治理工作室打造成人民群众的“连心桥”和代表履职的“新平台”,更好促进辖区社会和谐稳定,不断丰富拓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泉山实践。 (刘峰 孙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