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岁时的决定:回一趟高邮 千里行,只为看看乡亲和战友的墓碑:高邮做法事
杨平坐高铁开启高邮之行
这是不可想象的高邮做法事。一个100岁的老人,从福州坐上高铁,开启了千里之行的旅途。
杨平在高铁上
这位老人叫杨平高邮做法事。高邮是她参加革命、秘密开展党的工作的地方。当年自从离开高邮后,再也没有回去过。岁月如梭,时光飞快,当时的青年,已经是耄耋老人。于是,她和子女商量决定:生前再回一趟高邮。
展开全文
杨平在高邮临泽镇
认一认曾经熟悉的老宅
1942年,杨平时任高邮四区的书记,按照县委要求广泛开展党的工作,秘密发展党员,建立党的支部,团结人民群众坚持抗日斗争高邮做法事。时任县委书记张英做媒,杨平和高邮独立团政治处主任黄烽相识、相恋。1944年4月,两人在高邮举行婚礼。
杨平和黄烽的结婚照
婚后没几天,杨平被派去苏中党校学习,学习完回到县委,黄烽的部队已经走了高邮做法事。1945年底,黄烽参加高邮战役。战役结束,杨平离开高邮县委,跟着部队踏上新征程,在新四军部队做民运工作。
从此以后,杨平就离开了高邮高邮做法事。
杨平在高邮
高邮临泽镇的父老乡亲迎接杨平
临泽,是高邮的重镇,地处高邮、宝应、兴化三县市交界,自古人杰地灵、商贾云集高邮做法事。高邮第一个党支部、中共高邮县委、高邮县抗日民主政府,都诞生在这里。临泽,给杨平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
杨平手记
杨平在纪念馆寻找战友名字
岁月催人老,可杨平不会忘记在风雨如磐的年代里,曾经和她并肩作战的同事和战友,有的早就牺牲了高邮做法事。她去了纪念馆,找一找他们的名字;去了陵园,看一看他们的墓碑,泪流满面,悄然自语,“我来晚了”。
杨平给烈士献上花圈
“在战友这里留个影”
杨平九十九岁留影
我曾3次访问过杨平高邮做法事。
杨平,少年时代就读于扬州的一所教会学校,后来留在学校附小当老师高邮做法事。扬州被日军占领后,她随逃难的队伍来到高邮,在高邮开始了她的革命生涯。
杨平和丈夫、孩子在一起
百岁老兵杨平
杨平心声
杨平和黄烽的金婚纪念照
解放战争,黄烽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杨平被安排留守后方,出任医疗队指导员高邮做法事。1949年7月,黄烽带领部队进军福建,杨平留在上海华东公安部工作。1955年3月,她转业到了地方,历任江苏省农业厅人事处长、中央气象局机关党委副书记、福州大学党委副书记、福建省气象局副局长等职。
黄烽,曾是在沙家浜养伤的新四军36个伤病员之一高邮做法事。离休前,他任福州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
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广场
黄烽杨平骨灰安放仪式
杨平和黄烽,已经离开了我们高邮做法事。
根据他们遗愿,两人的骨灰一起安放在了江苏常熟市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地高邮做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