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岁老道士拜见皇帝,皇帝赐他2个美人,他写了一首诗让皇帝尴尬:亳州做道教法事
“十年踪迹踏红尘,为忆青山入梦频亳州做道教法事。紫陌纵荣争及睡,朱门虽贵不如贫。愁闻剑姬扶危主,闷听笙歌聒醉人。携取旧书归旧隐,野花啼鸟一般春。”这首宋代古诗用生动传神的笔触,刻画出一个古代隐士的心态和境界,淡泊名利,超然物外,流连山水吟咏性情,千年之后读来仍然令人神往。这首诗的知名度虽不是很高,可它的作者却大大有名。他就是宋朝著名的道士陈抟。
当时赵匡胤还是后周的一个普通武将亳州做道教法事。陈抟骑驴周游汴梁,偶然遇见赵匡胤,当即放声大笑,以至于从驴背上跌落下来,口中说道:“真人亦在世矣!”认定赵匡胤就是匡济天下、结束乱世的英雄。他还拉住赵匡胤,二人找了个酒馆痛饮一番。日后赵匡胤果然扫平乱世,一统河山,五代十国的乱世局面就此终结。
展开全文
可陈抟丝毫不为所动,一而再再而三地推辞不出亳州做道教法事。赵光义钻进了牛角尖出不来,亲自撰写圣旨,还写了御制诗赐给陈抟,派出的使者络绎于途,这一批没回到京师,第二批又已经出发。太平兴国二年,已经106岁的陈抟被赵光义的“骚扰战术”搞得没了脾气,只得起身来到京师朝见赵光义。
陈抟略一思忖,决定赋诗一首表明心迹:“雪为肌体玉为腮,深谢君王送到来亳州做道教法事。处士不生巫峡梦,虚劳云雨下阳台。”诗中先盛赞两个女子姿色出众,对皇帝的盛情表达谢意。可紧接着笔锋一转,婉转说明自己已经看破红尘,人世间名利美色对他而言毫无意义,他志不在此,心如古井,波澜不生。写完后派人把诗和两个女子送还皇帝。
宋太宗也是个聪明人,看到陈抟的诗后恍然大悟,知道自己思虑不周,这件事做的孟浪了,一时好不尴尬亳州做道教法事。他赶紧又准备了一批礼物,包括道家灵物龟、鹤,一批上好养生药材、茶叶等等,陈抟无奈,只得接受了药材茶叶,谢恩后飘然还山。
参考史料:《太华希夷志》、《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