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是如何产生的?
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各部,建立了统一的吐蕃王朝藏传佛教。他采取对外开放的政策,先后与尼泊尔尺尊公主、唐朝文成公主联姻。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各自带了一尊佛像到西藏,为供奉这两尊佛像,拉萨著名的大、小昭寺先后建成。随公主前来的工匠也陆续修建寺庙,而佛教僧人则着手翻译佛经,佛教开始从尼泊尔和汉地传入西藏。
松赞干布去世后,西藏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权力之争,到其曾孙赤德祖赞时,才又开始大力发展佛教,如接纳从西域逃出的僧人、修建寺庙等藏传佛教。以后,历任赞普都不遗余力地提倡佛教,邀请内地僧人到西藏讲经,翻译佛经,以王室收入供养僧人。可是这些措施引起了信奉本教的大臣的不满,他们极力压制佛教。
公元838年,本教贵族杀害极度崇佛的赤祖德赞,拥戴达玛为赞普,并掀起一场大规模的灭佛运动藏传佛教。此后100多年,佛教在西藏地区消沉下去。从公元7世纪佛教在西藏兴起至9世纪中叶藏王达玛灭佛,这是藏传佛教的“前弘期”。
公元10世纪初,藏区步入封建社会,吐蕃权臣开始利用佛教为封建统治服务,使佛教得以在西藏复兴藏传佛教。
不过这时兴起的佛教无论在形式上或内容上,与汉地佛教都有很大不同,不仅在与本教进行的300多年斗争中互相融合,而且随着封建因素的增长,完成了西藏化进程,形成既有深奥佛教哲学思想,又有独特西藏地方色彩的地方性佛教藏传佛教。至此,藏传佛教终于形成,步入“后弘期”。
藏传佛教。
版权声明:文中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