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是怎样形成的呢?
藏传佛教是中国佛教的一支,俗称“喇嘛教”,主要在 藏族地区传播和发展藏传佛教。藏传佛教的形成分“前弘期”和“后 弘期”两个时期。公元7世纪时,唐朝文成公主嫁给赞普 (王)松赞干布,并带去了佛经、佛像。松赞干布开始推崇 佛教,在拉萨大兴土木,建成了著名的大、小昭寺,弘扬佛 教。
赤松德赞时期,以大力兴佛为号召,打击借苯教(西藏 原始宗教)发展异己势力的大臣,并请来印度著名僧人寂护 (? ~ 762)和莲华生(生卒年不详),于8世纪中叶修建了 西藏第一座剃度僧人出家的寺院桑耶寺,剃度7名贵族子弟 出家,史称“七觉士”,开创了西藏佛教史上自行刺度僧人 的先河藏传佛教。
同时还派近臣前往内地请僧人到西藏讲经藏传佛教。842年, 苯教大臣乘赤松德赞酒醉将其谋害,并拥其兄朗达玛即位, 开始了灭佛运动。这是藏传佛教的前弘期。
10世纪初,藏族地区步人了封建社会,原来割据一方的 吐蕃权臣,成了各地的封建势力,他们积极开展兴佛活动, 佛教开始在西藏复兴藏传佛教。
这就是藏传佛教的后弘期藏传佛教。这一时期, 西藏佛教出现了许多教派。到13世纪时,在元朝中央政府的 支持下,上层僧侣逐步掌握了西藏地方政权,经过不断地发 展,佛教最终在西藏地区形成独特的形式。不过这时兴起的 佛教无论是在形式上或内容上,与吐蕃时期的佛教都有很大 不同。
经过了三百多年,佛教与苯教之间互相吸收、互相接 近、互相融合,形成既有佛教哲学思想,又有西藏地方色彩' 的佛教,这就是人们所称的藏传佛教藏传佛教。
版权声明:文中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